“第四屆(南昌)綠智融合智匯城軌大會”于2024年4月26-27日在南昌盛大召開。
本次大會由華東交通大學、南昌中鐵穗城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有限公司、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軌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鐵一院)、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智匯軌道交通聯合主辦。
會議以“讓軌道交通更智能、更節能、更安全”為主題,共吸引了30+地鐵公司、10+設計院、6+協學會、10+高校、40+設備廠商及來自全球各地的行業人士6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和分享軌道交通領域的最新技術、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部印發的《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交通設施數字感知,信息網絡廣泛覆蓋,運輸服務便捷智能,行業治理在線協同,技術應用創新活躍,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深入推進。
中科康泰作為隧道橋梁醫生,是隧道、軌道建設與運營期間不可缺少的專業公司,也受邀參與大會并在大會上作了報告。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推動下,基于國內軌道交通總體規模的龐大基數,隨著智慧化進程的快速推進,促進我國軌道交通行業智能運維體系落地顯得至關重要。
在大會上,中科康泰秉承“科學堵漏 科學加固”的宗旨,以30年的施工經驗總結以及科技創新作為兩大抓手,提出了一套科學完善的“6S”式智能運維體系。
這項體系由中科康泰創始人陳森森首先提出,是一項主要針對各類建筑結構病害、缺陷、滲漏、裂縫等問題,提供現場檢測、評估診斷、設計方案、施工管理、監控量測、效果評定為一體的維修、搶修、搶險服務體系。
主要流程為,在發現病害缺陷等問題時首先對問題進行現場檢測,對檢測報告進行分析和評判病害等級,然后成立專家組對發現的問題進行評估并形成報告,研討后出病害整治建議方案,由專業設計院出設計圖紙,由專業施工資質的公司進行施工和管理,施工過程中同步開展監控量測,竣工后再進行檢測,對比前后效果,出具檢測報告,給出治理質量效果評定。
目前,這項體系受到多位專家以及機構的高度評價,其先進性以及與施工現場的高度貼近,都讓專家們眼前一亮。
我們正與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廣西大學、蘇州科技大學、銅仁學院、中鐵十局等等多家科研機構、施工單位開展積極合作。
目前我們已經與同濟大學薛亞東教授團隊達成合作協議,即通過AR+VR軟硬件結合,以滲漏水治理數字化模型研究;滲漏水檢測治理系統研發;治理過程實時監控與評價;應用驗證為主要研究內容,全面賦能“6S”智能運維體系落地。
并開發相對應的操作系統以及硬件設施作為賦能“6S”運維服務體系主要方式,并簽訂了合作協議。
研究旨在利用5G信息技術、現代化傳感技術及優化算法等先進技術,構建滲漏水治理模型,研發一套完整的基礎設施滲漏水檢測與治理系統(包括硬件和軟件)。
通過對傳統滲漏水檢測、診斷、治理方法和手段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實現滲漏水治理全過程的標準化和信息化。
對于推動數字化技術在滲漏水治理領域的應用,提升南京康泰建筑灌漿科技有限公司整體專業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科康泰陳森森的分享,不僅在大會上展現了自身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影響力,更以其智能運維體系的實際成效,為“讓軌道交通更智能、更節能、更安全”這一主題提供了有力證明。
在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的加持下,智能運維通過預測性維護,能夠提前識別潛在風險,從而避免或減輕災害的發生。
對項目進行滲漏病害整治時能實時監控、數據分析以及機器學習算法的集成運用,使得問題可以在釀成事故前得到解決,大幅提高了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我們有理由相信,借助“6S”智能運維體系以及各項軟硬件結合專利設備的科技賦能,各項大型交通基建項目的長壽命和高效率運營不再是夢想。
南京康泰建筑灌漿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南京市棲霞區萬達茂中心C座25幢
研發樓地址: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驍騎路中南智谷產業園
鹽城辦事處:鹽城市亭湖區添滄商業街13幢
北京辦事處:北京市通州區郭縣工業園區4街
廣東辦事處: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獅山科技工業園B區興業中路13號金緣綜合樓
海南辦事處:海南省三亞市天涯區解放路三亞泰和糖煙酒貿易有限公司綜合樓

微信公眾號